产业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业动态 - 正文

【AIGC】武汉大学: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点击量: 时间:2025-04-28 编辑:张洁

【推荐语】武汉大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文章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如何通过强化统筹设计、赋能教学改革和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推动数智教育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人才。因此推荐该篇文章供大家学习与研究。

武汉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立足学校特色优势,在统筹设计、教学改革、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塑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01.强化统筹设计,创新培养理念

发布《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明确“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分类培养、稳步推进”总体方针,提出“五体驱动”数智教育建设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全覆盖,以课程为客体全校选,以资源为载体全校用,以教学为本体全数智,以专业为实体全融合。

统筹设计数智教育应用矩阵,为构建一体化数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架构。

制定《“数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将“数智教育全面启迪计划”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重要内容之一,系统部署数智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围绕“数智教育支撑体系建设”“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等内容研制指南,为数智教育改革与数智人才培养等核心环节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提出“四真计算”建设理念,强调通过增进实创平台的真数据(算据)、真模型(算法)、真处理(算力)、真场景(算题),训练学生运用真数据、学会真模型、体验真处理、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会同31家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发起“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联盟”,建立资源共享交流机制与资源实时共享平台,制定统一、成熟的技术操作标准、实践教学标准和运营管理标准,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数智实践创新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合作交流、教学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数智人才创新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02.赋能教学改革,夯实课程基础

推动数智教育与各专业交叉融合,助力专业建设转型升级,新增人工智能、智慧水利、智能建造等9个“数智+”新兴交叉专业,建成智能电气、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等23个“数智+”新兴交叉试验班,为专业建设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打造数智教育课程体系,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导引”通识教育必修课1门,“数据科学导论”等数智教育核心课程16门,并将数据科学要素与知识前沿融入全校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广泛覆盖公共基础、跨学院公共基础、通识教育选修等不同类型课程,形成“1+16+N”的特色课程建设体系和培养基本格局。

深化贯通培养,积极开展“大中衔接”试点,与部分高中合作建设7门大学先修课和“数智英才实验班”,持续实施强基计划、英才计划、登峰计划。

通过“分类+梯度”模块化选课、“融通+创新”灵活性设课、“基础+场景”差异化授课,推动高中、本科、研究生多阶段贯通式培养。

03.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研用融合

全面整合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实训案例、计算环境、AI助教等要素,建设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实验创新教学平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创新。

平台聚焦虚拟校园、数智教学、数智竞赛、数智实训,包括AI Note案例广场和科创试验田等模块,为师生提供人工智能模型设计等创新平台和实训环境,建设形成数智知识与人才社区,支持教师开展作业批评、案例推广和教学评价,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知识共享,进一步实现“学练一体”,有效促进学生由单一层面的知识型学习向多层次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交叉型、实践型学习转变。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主导研发“珞珈在线AI智慧教学中心”,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反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基于学校、专业、课程三大层级创建AI教学智能体,为师生提供在线课堂、虚拟课堂、智能辅导、学习路径设计、自适应学习系统筹智能服务,助力学生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就业,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武汉大学、教育信息化资讯    编辑:张洁    校对:徐航    初审:施羽晗    终审:聂竹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