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教育学是反映教育新形态的新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是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站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需梳理教育数字化前期发展成果,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内涵,明确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开拓以数字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时代之变:拥抱技术变革教育的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数字科技变革浪潮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从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视角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快速到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空前提高,教育生产力不能匹配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已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从教育行业自身发展视角看,数字化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
国际社会普遍将数字化视为变革教育体系、应对时代挑战的突破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先后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Connecting Schools, Empowering Learners)》、《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AI and Education: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等文件,召开了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聚焦“超越极限、新路径、重塑”三个关键词,应对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挖掘数字技术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27))》,强调促进高性能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提出增强数字技能和能力两个战略优先事项。
我国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行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利于汇聚最新数字技术发展成果,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重难点问题,促进教育系统性变革,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审时度势:应对技术变革教育的新挑战
落实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创新性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尤其需要关注重点领域和重大挑战,确保教育数字化的良性发展。
把握“变”与“不变”,秉教育初心为核,坚守立德树人,担当育人使命。推进教育数字化须厘清教育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数字技术推动“师—生—机”三元教育活动结构的形成,教育环境全面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教学内容从静态知识转向动态任务,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习方式从人际协作扩展到人技协同。“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即教育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推动社会的流动与变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育数字化 之“ 变 ”,最终是为了“ 不 变”,即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激活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弥合数字鸿沟,持教育使命为旨,促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数字化社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得到极大拓展,数字技术的赋能推动了教育场域的深度更迭。由基础设施和接入技术差异导致的接入型数字鸿沟被逐渐弥合,教育主体在数字技术使用技能和方式上的差距所产生的知识型数字鸿沟成为教育变革的新的关键议题。教育数字化关注的并不只是单纯的设施和技术等外部变革,更是聚焦于弥合不同主体在教育场域中产生的数字化生存差异,既包含教与学方式的数字化转变,也蕴含认知思维与习惯素养的实践演进,帮助主体掌握数字技能和素养,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主动融入并延续生存语境。
注重数字伦理,守教育主体为要,彰显以人为本,防范算法偏见。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发生质的转变,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强劲的算力及学习分析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具备海量知识储备、快速高效处理以及自我学习优化等功能,在教育中更加凸显其高速度、高效率、高准确率的优势,备受大多教育者青睐。但使用过程中这种过度关注技术、效率、手段的工具理性偏执可能招致教育者产生“技术依赖症”,从而削弱主体价值,滋生人机、人技主客位置颠倒等情形,钝化使用者认知思维,忽视原本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情感、自我需求等因素。随着以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以下简称 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智能技术介入教育,主体安全意识、数字伦理法制,算法监管制度是亟须重视的保障措施。
共享中国经验,承中国智慧为基,发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应当直面国际化挑战,建成并跑甚至领跑国际的教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内涵不仅在于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关注如何在国际教育领域维护和扩大我国意识形态的优势地位,如何培养出能够有力支撑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如何产出一大批能够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科技成果。中国的教育数字化还需要具 有国际视野和情怀,不断向世界传递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方案。
重塑教育:开辟技术变革教育的新赛道
数字技术日益融入教育领域,正逐渐超越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下传统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中介角色定位,甚至成为具备自主知识生产能力的教育实践主体。技术教育化向教育技术化的演化,亟须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深化“人—技术”共生关系的认识,构建人技共育的教育新形态。面对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与深度冲击,教育系统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由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的数字化重塑。
变革育人方式,打造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以ChatGPT 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颠覆教育的知识观,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更有价值?”等哲学命题。“人机合成智商”将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它需要更加个性的教育。为此,须意识到数字技术在拓展教育场景、创新教学方式、 支撑学习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人技融合,进而推动师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办学模式,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所暗藏的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等技术风险,在削弱师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加剧了其价值观的迷失,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数字技术支撑下,改进技术应用、优化技术支撑和创新办学模式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的关键。因此,教育数字化意味着教育要实现人机协同、人机互助,促进教学过程、技术应用、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实现人与教育、技术与教育的和谐发展。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更加精准的教育。教育数字化的目标之一是促使教育组织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升。教育管理体制需要从层级化、粗放化向扁平化、精准化转变。教育数字化将促进更加精准的教育,实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的精准识别和诊断,并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
革新保障机制,形成更加开放的教育。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机制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合作,教育服务的保障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教育数字化需要保持较高强度的持续投入,通过建设性对话和多方合作,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吸引政府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国家数字教育事业,推动关键基础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开拓路径:塑造技术变革教育的新优势
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需有体系化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持续变革创新,变不能为可能,积小能为大能,由量变而质变,为改革实践提供路径指引。
理念先行,以科学理论强化强国建设的思想优势。建设数字时代教育强国,需从思想和观念上接受和认同数字技术之于教育变革的中国意义。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根本的教育目标;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是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主要的培养内容;教育公平、终身学习是重要的培养保障。
基建为马,以数字基座夯实强国建设的物质优势。动态数据和静态资源相结合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机制是基础;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内容、种类和样态是进一步建设的重要工作;构建开放联通的教育数字化平台是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和国际交流的基石;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能力是数字基座建设的基本保障。
协同育人,以数字素养强化强国建设的人力优势。“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数字素养研训体系是数字技术与教学、育人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的智力支撑;“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是中国特色课程学习的组织支撑;融入数字素养的家校社创新实践共同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协作支撑。
资源优化,以终身教育支撑强国建设的体系优势。统一、安全、便捷的数字资源传播交换通道是实现跨地域、跨部门优质数字资源共享的创新途径;协调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力量,贯通“政策—教学—科研— 市场”是实现资源整合、创新协同的中国策略;为教育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是中国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使命。
技术应用,以评价改革牵引强国建设的方向优势。构建知识、数据双驱动的过程性教育评价体系,是提升教育评价效能的关键理念;自动化采集、融合与分析全场景、多模态、多渠道的教育数据,是落实过程化评价的重要支撑;教学活动全流程的评估监测与精准管理,是实现教育评价公平化、智能化、科学化的保障。
顶层规划,以数字治理保障强国建设的制度优势。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是实现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数字化的基础;数据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的建立是数字治理的保障条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协 作、共享的世界数字教育生态圈,是传递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渠道。
技术发展推动时代进步,教育形态持续演进,数字技术之于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然凸显。紧抓教育数字化历史机遇,必须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妥善把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尺度,推动技术从教育系统“外在客体”转变为教育系统“内在要素”, 全面深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领域,为教育主体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和体验,助力卓越、创新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编辑:徐航 校对:罗添 预审:施羽晗 终审:聂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