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在以“数字经济发展与网络安全治理”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表示,要构建发展数字经济网络治理体系,打造安全可信产业生态,构造数字经济的安全底座。

什么是大数据?
沈昌祥认为厘清大数据的概念很重要。在他看来,大数据是指无法用现有软件工具进行处理的海量复杂的数据集合,具有多源异构、非结构化、低价值度、快速处理等特点。
沈昌祥说,“大数据是钻石矿”,相当于数据废品和垃圾收集处理。从中发掘知识和本质规律,形成企业智慧大脑产业生态。大数据中有大量的废品废料,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
他表示,数字经济正面临严重威胁。比如,2017年5月12日爆发的“WannaCry”的勒索病毒,通过将系统中数据信息加密,使数据变得不可用,借机勒索钱财。病毒席卷近150个国家,教育、交通、医疗、能源网络成为此轮攻击的重灾区。
因此,沈昌祥指出“安全可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词,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在计算同时进行动态的全方位整体防护,使得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达到预期的计算目标。相当于人体具有免疫力,才能确保健康。
在他看来,网络安全可信要达到“六不”的防护效果:一是使得攻击者进不去;二是混进去的人也拿不到东西;三是拿得到东西也看不到加密的保护信息;四是对系统进行免疫保护;五是让系统工作瘫不成;六是即使发生了也要使它赖不掉。
编辑:罗遥瑶 校对:罗添 预审:施羽晗 终审:聂竹明